進入內容區塊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Logo

新聞稿

金管會公布「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首年結果並同步調整110年衡量指標

2021-06-10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 於今日公布「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首年度(109年)之衡量結果,供各界瞭解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狀況,該會並參考指標達成情形及重要推動政策,公布110年指標內容及目標。
  全球普惠金融夥伴關係(GPFI)等國際組織認為客觀、可靠的數據是推動普惠金融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制定政策及監測進展至關重要。金管會為了解金融措施的推動是否符合民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於去(109)年建置「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利用21項衡量指標及4項觀察指標,評估金融服務的可及性、使用性及品質等三面向,指標數據主要蒐集自金融機構或周邊單位。
  依據金管會公布的109年衡量結果(詳附件1)顯示,我國有多項指標表現優於國際,例如我國每十萬成年人平均約有18家分行、161台ATM提供服務,高於全球平均之17.7家及56台;成年人中92.9%擁有銀行或郵局帳戶、68.1%使用過電子支付,及73.2%持有壽險保單,分別高於全球平均之69%、52%及64.7%,顯示我國民眾在取得金融服務上相對較為方便,金融服務或商品的使用程度也相對較高。
  此外,衡量指標中有6項訂有109年預計達成目標,其中5項已達成,包含35家本國銀行及中華郵政之無障礙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全數已新增非約定轉帳功能、對全台及外島368鄉鎮區市辦理金融知識宣導活動之覆蓋率達100%、金融知識普及宣導活動逾640場且參與人數逾6.9萬人次、逾10家保險公司試辦保險區塊鏈服務,以及至少8家壽險公司及10家產險公司加入電子保單認證及存證機制。另有3項指標訂有110年預計達成目標,均已提前於109年達成,包括提供多元下單服務之證券期貨商家數比率達100%、資本額50億元以上證券期貨業者將公司官網升級為無障礙網頁比率達100%及提供場外開戶服務之證券期貨商家數比率達成目標。
  考量去年公布的衡量指標中已有多項指標達成目標,為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金管會對110年普惠金融衡量指標予以調整(110年指標詳附件2),調整後計有24項衡量指標及4項觀察指標,說明如下(指標調整說明彙整表詳附件3):
一、「無障礙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APP)功能」衡量指標已於109年達成,因此調整指標內容為「電支、電票、信用卡行動支付無障礙功能」,預計110年達成。
二、「證券期貨業將公司官網升級為無障礙網頁比率」、「提供場外開戶服務之證券期貨商家數比率」、「推動保險區塊鏈服務」、「推動簽發電子保單認證及存證機制」、「在鄉鎮區市辦理金融知識宣導活動之覆蓋率」及「辦理金融知識普及宣導活動」等6項指標均已於109年達成目標,因此增訂各年度新目標,主要係以目標達成比率或以參與金融機構家數成長為基準,期能提升金融服務之品質與可及性。
三、「提供電話、語音及電子下單等多元下單服務之證券期貨商家數比率」已達100%,後續將透過觀察指標「證券市場之平均電子式交易成交筆數比重逐年成長」持續追蹤。
四、配合金管會重要推動政策,增訂「小額終老保險有效契約件數」、「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投保率」、「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有效保單成長件數」、「推動強制汽車責任保險2.0」等4項衡量指標,並增訂原有指標「微型保險累計承保人數」110年至112年的目標。
五、「網路投保件數」109年受疫情影響,未能達到原定目標,因此參考109年投保情形,增訂110年及111年目標,後續將視辦理情形滾動調整本指標。
六、「建置糾紛解決機制」增訂「已結評議案件於3個月內作成評議決定或結案之比率達93%以上」目標,以提升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效率。
  金管會表示,設置「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的目的除了解推動金融措施的成效外,也期望透過目標的設定,追求更好的金融服務品質,因此將視金融發展狀況適時調整衡量指標內容,同時也希望個別金融業能作為調整服務策略的參考。該會原則上將每年公布指標結果,持續檢視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情形,並透過各項措施,鼓勵金融業推出符合社會各界需求的金融商品或服務,提升國人金融素養及增加金融服務的使用率,藉以提高生活品質,實現包容性成長。
   
聯絡單位: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 
聯絡電話:(02)8968-0086
如有任何疑問,請來信:本會民意信箱
https://fscmail.fsc.gov.tw
 附件1:109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衡量結果及達成情形
 附件2:110年金管會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及觀察指標
 附件3: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調整說明彙整表
 
  • 瀏覽人次: 4421
  • 更新日期: 2021-06-10
回到最上方